千年古籍焕新生 匠心传承续华章——纸浆补书与写印材料研究培训班圆满结业

字号:T|T
2025-04-01 11:10 来源:复旦大学图书馆

2025317日至26日,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复旦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主办,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传统写印材料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纸浆补书与写印材料研究培训班”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成功举办。来自全国16个省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25名古籍修复专业人员齐聚上海,通过为期10天的系统性培训,深入学习古籍修复核心技术,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为中华古籍保护事业注入新动能。

图片

古籍是中华文明的无声见证者,承载着千年智慧与历史沧桑。然而,岁月侵蚀令许多古籍濒临损毁。纸浆补书技术正如古籍良医,以纸浆为缝合线,为破损书页赋予新生。这项技艺不仅需要精湛的手法,更需对古籍的敬畏与热爱。本次培训以理论与实践并重,为古籍保护事业培育了一批兼具匠心与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

开班仪式:守护文明根脉的使命启程

图片

318日,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举行。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主持仪式,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致以热烈欢迎。

复旦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侯力强在致辞中表示:“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保护古籍就是守护民族的文化基因。当前,大量古籍亟待科学修复,亟需培养兼具传统技艺与现代视野的专业人才。”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副会长叶汝强强调:“当下古籍保护人才队伍正逐步壮大,扎实的技艺是人才立身之本。纸浆补书技术是古籍修复领域的核心技艺,希望学员能够珍惜宝贵机会,以饱满热情投入学习中,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研讨,磨炼专业本领,争取早日成才,以科技赋能传统,让千年文明焕发新生。”

名师荟萃:学术深耕与技艺传承并重

本次培训班汇聚古籍保护领域权威专家,立足学术+实践双轨教学模式,为学员打造多维能力提升平台。

图片

陈刚教授通过《中国传统造纸原料处理工艺》带领学员们穿越千年造纸历史,从植物纤维结构到纸张制作流程,再到传拓技艺的关联,深入浅出的讲解揭示出方寸纸张背后的深厚学问。

图片

闫玥儿副研究员以《中国传统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为核心,聚焦古籍无损检测技术、老化机理模型构建等前沿领域,推动修复工作向科学化、数据化转型,拓宽了学员们的学术视野。

图片

刘鹏副研究员的《纸浆补书法中纤维制造、溶液配制及修补原理》课程化繁为简,提炼纸浆补书技术精髓,将纤维配比、溶液调控等复杂工艺转化为标准化操作指南,为学员建立系统性技术框架。

图片

黄艳燕副研究员通过《纸质文献上的微生物侵害》为学员们揭开了纸表微生物的神秘面纱,以生动案例解析古籍生物病害防治策略,令学员耳目一新。

图片

课程设置注重互动性与启发性,每场讲座均设深度研讨环节。学员结合自己工作实践,与专家共同探讨技术难题。有学员感慨:“每次提问环节都像是在‘挖宝’,老师们总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答案。”

图片

邱晓刚副研究员主讲的纸浆补书技术课程以其独特的修复理念和精湛的技艺,是本次培训核心亮点。纸浆修复技术通过精准匹配古籍纸张纤维与修复材料,使修复后的古籍页面平整如初,墨迹清晰稳定,最大限度保留历史原貌,实现“修旧如旧”的科学保护目标。邱晓刚提出“古籍如患者,需个性化诊疗”理念,针对学员携带的每件破损古籍,定制差异化修复方案,并全程示范纸浆制备、纤维处理及无痕修复全流程。他强调“实践是技艺精进的关键”,鼓励学员通过显微镜观察、科学化数据比对等手段,深度理解修复机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训期间,学员在邱晓刚老师指导下完成多件高难度古籍修复作品,页面复原度与稳定性获专家组高度认可。同期开设的线装书装帧、“金镶玉”装裱等课程,系统构建古籍修复技艺谱系,全方位提升学员古籍修复综合能力。

图片

科技赋能: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碰撞

除理论实践课程外,培训班也注重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安排学员走出课堂,外出进行观摩学习

学员在复旦大学古籍保护实验室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纸张纤维结构以及微生物形貌;观察“开化纸”老化实验纸样,见证古法造纸的科技化转型;通过纸浆抄纸全流程实操,体验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之美。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古籍展厅,学员近距离研读宋元珍本,感悟古籍承载的文明厚度。在上海档案馆古籍修复室,修复师现场操作纸浆修复机并讲解工作方法,学员体验到智能化设备对修复效率的提升。

图片

通过这些微观探秘、文物观摩、智能修复学习活动,学员们了解到现代科技也为古籍保护带来了新的可能,视野得到了极大拓宽,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投身古籍保护事业的决心。

结业仪式:以匠心续写文明华章

326日,培训班结业仪式上,学员修复作品集中展示。破损古籍经纸浆补书技术修复后,页面平整如初,墨迹清晰可辨,一幅幅古籍重获新生。专家组逐一点评,每位学员也认真介绍自己作品修复过程及收获,得到专家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图片

座谈会上,学员们分享感悟: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深化了文化使命感。我们将以所学守护古籍,让文明血脉永续流传。复旦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侯力强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寄语:希望各位成为古籍保护的火种,在岗位上推动技艺传承,让中华文明瑰宝代代相传。

图片

展望:让古籍在新时代“活”起来

本次“纸浆补书与写印材料研究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是我国古籍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实践,为行业输送了一批掌握纸浆补书技艺的专业人才。未来,学员们将带着在培训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回归岗位,以匠心守护文明根脉,助力古籍“延年益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