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件公私藏唐宋元古籍同台亮相!“声流金石 纸落云烟——2025年山东省藏书大会暨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开启

字号:T|T
2025-09-30 13:55 来源:藏书报

在孔子诞辰2576周年之际,“声流金石 纸落云烟——2025年山东省藏书大会暨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开幕仪式于9月27日上午在孔子博物馆举行。活动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济宁市政府主办。与此同时作为活动的核心内容,“鲁壁重光:唐宋元珍贵古籍特展”与“阅读的风景——藏书票文化的艺术世界”两个展览同期开幕。

微信图片_2025-09-29_154520_430.jpg

图片
 

 

此次“鲁壁重光:唐宋元珍贵古籍特展”汇聚孔子博物馆、山东省图书馆、山东博物馆、杭州国家版本馆等多家公藏机构以及10位民间藏书家珍藏的130件珍稀典籍与文物,是一场规模庞大、珍品集中的古籍特展。展览设立“写本遗珍”“古椠芸香”“守藏千秋”三个单元,涵盖多种版本形态,集中反映中国书籍史从写本时代走向印刷术繁荣的历程。

微信图片_2025-09-29_154135_296.jpg

据展览策展人之一、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翁连溪介绍,此次参与筹备展览的馆藏机构众多,同时10位国内有影响力的藏书家奉献珍贵珍藏,展出典籍种类丰富。从藏品的年代及其版本价值来看,足以见得此次展览的重要性。展览以“鲁壁”为喻,意指所展出的唐宋元珍本价值与意义堪比昔日孔壁之藏。举办此次展览的初心是希望在中华传统晒书活动期间,通过这样有影响的大展,让沉睡于深阁中的古籍珍宝再次绽放光芒。观众可以通过展览直观领略古籍的非凡之美,近距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共同见证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荣耀。

微信图片_2025-09-29_154146_240.jpg

微信图片_20250929175447_326_411.jpg

微信图片_20250929175445_325_411.jpg

此次展出有六朝写经残卷六种、北魏写经残卷、南北朝写本大智度论一百卷、唐写本思益经四卷、吐蕃时期写本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宋刻本《皇朝仕学规范四十卷》、宋刻元明递修本《重刊许氏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十二卷》、宋福唐郡庠刻宋元递修本《前汉书一百卷》、宋刻宋元明递修本《北齐书五十卷》、元刻本《音注全文春秋括例始末左传句读直解七十卷》、元刻本《乐书》等,十分珍罕。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民间古籍收藏工作委员会委员、来自山东潍坊的民间藏书家刘洪金参观此次展览后表示,“展览很震撼,重量级藏品多,是近年来层次比较高的古籍大展。不少展品有著录,但未曾面向公众展示过,此次是首次展出,其中一些馆藏珍品自己也是首次看到”。 

 
图片
 
晒书传统、分享理念互相映照
“典”亮世界

古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山东省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本次藏书大会正是通过丰富多样的晒书活动宣传古籍保护理念,让推动珍贵古籍走进大众的具体实践。展览现场,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民间古籍收藏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藏书家韦力为观众普及了晒书知识:“今天我们所谈到的晒书更多是‘分享’,而古人晒书是要晒书脊,把书中的潮气散发出来,不让书受损,把书放到阴凉之处通风。选择在春、秋季节晒书,是为了让风带走书中的潮气。”

此次展览展品的装帧形式多样,有卷轴装、缝缋装、蝴蝶装、经折装、线装等。韦力告诉观众,“中国古籍有多种装帧形式,蝴蝶装的优点是能够保护书的文字,弊端是容易散叶;经折装左右对折,便于翻阅,但又不便于翻整页;线装书不容易散叶等。书籍装帧史就是一部阅读便利史”。通过展出的这些珍稀典籍,观众可了解到书籍演变的历史,直观领略古籍的非凡之美。 

中外图书收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各种载体的书籍演变史上,纸质书的收藏最具普遍性,在东西方出现了书籍钤印和专属藏书票的文化景象,均标志着书籍的持有权属。“阅读的风景——藏书票文化的艺术世界”展览共展出不同时代和主题的国内外藏书票630余张,由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副会长黄显功提供,系统展现了藏书票的艺术演变与文化内涵。

微信图片_2025-09-29_154154_542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5-09-29_154541_653_副本.png

微信图片_20250929175330_323_411.jpg

“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孔子博物馆致力于新时代馆藏古籍的保护、研究和活化利用。如今,两个重要展览开展,将古人的晒书传统与当代的分享理念相结合,让古籍和文物‘活’在当下,‘典’亮世界。”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说。

开幕式当天还举办了“AI时代典籍保护与传承”研讨会,20余位古籍保护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议新时代典籍保护之道。

微信图片_2025-09-29_154555_444.png

研讨会上,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志清专题介绍了“AI时代的古籍特藏建设”;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民间古籍收藏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藏书家韦力分享了对“纸本书未来”的观点;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翁连溪以此次展览为例,介绍了公私藏联合推动典籍保护利用的做法;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图书馆中韩文部主任李国庆,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延峰分别就《海外古籍编目共享项目的进展》《关于存世宋刻本调研的一些思考》作主旨发言。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