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中国知网期刊论文的定量分析

字号:T|T
2025-03-11 08:33 来源:文物天地月刊
图片
文物保存环境相关研究论文年度发表情况

文物保存环境是指文物在保管、展示、研究等过程中对其产生影响的一切外界因素的总和,包括温度、湿度、光辐射、空气中污染气体、地质环境、微生物和虫侵蚀等因素。研究文物保存环境,是掌握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的损害机理,以便采取合理的措施,将环境因素的危害降到最低,从而达到延长文物寿命的作用。CiteSpace是一款在科学文献中进行信息识别与新趋势、新动态可视化的Java应用程序,已成为信息分析领域中影响力较大的信息可视化软件。通过CiteSpace软件,本文以文物保存环境为研究主题,对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发表论文的年度发表情况、关键词、期刊分布、被引用频次等进行定量分析,以了解文物保存环境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范围 

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源,以1979年至2019年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不含报纸、会议和博士与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为文物保存环境,包括博物馆环境(展柜环境、展厅环境、库房环境、博物馆周围环境),或主题词(标题、摘要、关键词),包含温湿度、光、污染气体、颗粒物、有害生物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197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检索论文2339篇,剔除会议通讯、简报及教育教学等类文章和重复发表文章,得到文物保存环境方面的研究论文667篇,以反映我国近40年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整体状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以这667篇文物保存环境相关研究论文为“样本”,对论文年度发表情况、关键词、论文发表刊物、作者、论文被引数等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一)论文数量年份分析 

根据年度发文数量变化情况,可以发现文物保存环境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总体呈增长态势。

2005年,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被批准在上海博物馆设立,其主要研究方向为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这推动了我国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工作的发展。以2005年为分界,可将文物保存环境相关研究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至2004年,共发表以文物保存环境为主题的论文149篇,占总数的22.3%;其中,与实际问题研究相关的论文78篇,占第一阶段论文总数的52.3%;翻译国外论文17篇。这一阶段发表论文数量较少,说明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还未受到业界广泛重视。

第二阶段:2005年至2019年,共计发表以文物保存环境为主题的论文518篇,占论文总数的77.7%;其中,与实际问题研究相关论文355篇,占这一阶段的68.5%。2009年发表论文42篇,此阶段呈现出与实际问题结合的研究成果显著增加,研究向着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有关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的研究论文数量明显增加,说明文物保存环境问题受到文博系统内部和相关机构研究者的重视。

(二)关键词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的知识图谱可以较好地反映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和关键词间的关联,而关键词的中心性和频次是衡量关键词在领域内研究地位的关键指标。通过关键词频次、中心性分析,与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相关性最强的10个关键词为:博物馆、文物保护、保存环境、预防性保护、温湿度、馆藏文物、环境监测、微环境、博物馆环境及文物库房。

图片

(三)论文发表刊物分析 

样本中的667篇论文来自于205种期刊,其中发表论文数量按由多至少排序,位居前10位的期刊情况见表格梳理,累积刊载论文372篇,占总数的55.5%。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创刊于1989年,由上海博物馆主办,主要刊登文物保护、文物修复、科技考古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和成果。累积发表文物保存环境相关论文118篇,是研究文物保存环境领域的重要期刊。

《敦煌研究》为敦煌研究院院刊,于1983年创刊,主要刊登敦煌学、中国佛教考古、美术史研究、历史研究、古代民俗学、文物保护等研究领域的文章。累积发表文物保存环境相关论文68篇,其中有39篇论文研究对象为敦煌莫高窟。

《中国博物馆》创刊于1984年,由中国博物馆学会主办,主要刊登档案及博物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展览与策展以及学术动态等研究领域的文章。累积发表文物保存环境相关论文50篇,其中9篇为介绍国外文物保存环境研究成果。

图片

(四)文章被引用频次分析 

本次研究中,文章被引用频次为1次及以上的论文共512篇,总计被引用频次为4276次;其中,被引用频次在1~9之间的论文共371篇,在10~19之间的共94篇,在20~29之间的共21篇,在30~39之间的共10篇,在40~49之间的共9篇,在50以上的共6篇,单篇最高被引用频次达到了139次。 

(五)文物保存环境因素分析 

文物保存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湿度、光辐射、空气污染物和昆虫等,笔者对667篇论文中不同文物保存环境因素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

根据不同文物保存环境进行分析调查,笔者整理得出博物馆环境方面研究论文共有192篇(其中包含库房环境研究论文16篇,展柜环境研究论文22篇,展厅环境研究论文16篇,博物馆周围环境研究论文1篇);石窟环境研究论文91篇;墓葬环境研究论文19篇;考古发掘现场环境研究论文23篇,水下环境研究论文4篇。此数据说明文物保存环境研究主要集中在博物馆馆藏环境的研究,地下文物保存环境和水下环境的研究相对较少。 

三、结语 

文物在保管和利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对1979年至2019年文物保存环境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笔者认为,该领域整体呈现发文量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2005年之后,文物保存环境研究领域不仅受到文博机构的重视,参与到研究中的科研人员也越来越多,文物保存环境研究越来越精细化和科学化。在不同保存环境因素方面,主要集中在对温湿度、光、大气污染物、震动等因素的研究;地下环境和水下环境研究相对较少。2006年之后,文物预防性保护成为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热点。对不同文物保存环境条件下的不同因素进行持续性监测,是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基础,还需要文博人的积极参与。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