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东一路16号原台湾银行大楼修缮实录(修缮设计·上篇)

字号:T|T
2025-11-17 11:50 来源:上海市房屋安全监察所

在黄浦江畔的外滩建筑群中,有一幢造型典雅、神似西方神庙的小楼——中山东一路16号原台湾银行大楼,它姿态大方,气质优雅。距离上一次大修已过去二十余年,2019年至2025年间,这幢建筑以“局部修缮、正常开放”的方式,历经近六年的精心修缮,最终重焕新颜。

图片

1历史沿革

浦江西畔,黄金街口银行楼

上海开埠后,黄浦江西岸逐步修建岸堤、码头、客栈,沿江道路亦随之出现,俗称“外滩”;沿江的南北向主通道被称作黄浦路、扬子路、黄浦滩路等,后改名为中山东一路。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众多银行、保险、运输等公司在此建造大楼或租用。

垂直于浦江的东西向道路则将交通的优势辐射向了更纵深的内部土地,其中 “二马路”九江路在十九世纪后叶至二十世纪初,先后开设了多家银行,被誉为“银行街”。二者交汇之处可谓“黄金路口”,先后由多家洋行租用转手。

图片

1939年行号图中开设于九江路两侧的银行

台湾银行于1899年成立,其后于1911年在上海设立分行。约1913年,该银行入驻黄浦滩路16号(后为中山东一路16号)开始营业。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银行方面决定在原址新建办公大楼。

外华内秀,洋行合作精设计

新建的台湾银行办公大楼由当时上海知名的德和洋行与慎昌洋行联合设计。大楼设计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建筑风格为简化的神庙式样;面向外滩的东立面对应神庙的开放门廊,有贯通2层的4根复合式圆形巨柱和相应的复合式方形壁柱,主入口位于中央;二、 三层上部饰简洁的挑檐线脚,顶部山花在此弱化为阁楼形式。

九江路立面延续了正立面柱式的使用,考虑到用地的局限,不再采用希腊神庙柱廊的做法,均为壁柱。两个沿街立面均采用进口花岗岩饰面打造,入口的台阶及门窗框采用大理石。西立面及北立面作为非沿街的次要立面,采用水刷石饰面,设计较为简洁。

图片

1930年台湾银行照片

大楼内部布局合理,装饰精美,并配置了当时先进的设施设备,《北华捷报》曾有比较详细的报道,“大楼由半地下室、主银行大厅和上部楼层组成;顶楼为银行员工提供生活区和娱乐室;半地下室有厚钢板和非常坚固的莫斯勒门,加热设备的锅炉房和冷却设备的机器也位于该半地下室,主要的大厅约有120英尺*50英尺,25英尺高;大厅的北侧有一个夹层,供银行职员、经理的私人办公室和卫生间使用;墙壁和柱饰为意大利大理石,夹层的开放式栏杆用的是白色雕塑大理石,柜台的格栅则是铜制的”。

图片

1927.2.12《北华捷报》对台湾银行大楼设计的介绍

1927年5月9日,台湾银行开始在新楼办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农民银行上海分行接管台湾银行大楼,并在此处开业,地名也由外滩16号改为中山东一路16号。

1949年,大楼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1950年6月25日,据《文汇报》报道,大楼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合作储蓄部;1955年,大楼由房管部门管理,调拨为上海市土产进出口公司使用;1960年,上海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迁入;1994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外滩房屋置换公司,具体承担外滩建筑遗产的置换工作;1995年底,大楼通过产权置换转让给招商银行上海分行。

图片

1995年9月29日《文汇报》-招商银行入驻中山东一路16号

1996至1997年,招商银行对大楼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修缮,基于当年的修缮理念及施工技术,外立面修缮过程对饰面产生了一定改变,如原光滑表面的外立面石材被凿毛、水刷石为整体新做等;室内修缮时积极寻找原材料原产地,并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电子跟踪雕刻等技术,对墙、地面及木门等处按历史原貌进行了复刻;1998年,大修后的招商银行外滩支行正式营业;2005年,四楼及屋顶重新装修;2008年,三楼私人银行室内重新装修。2019年,招商银行因建筑保护及使用提升的需要,开启了新一轮装修修缮工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1996-1997年大楼大修照片

2外立面和天窗的修缮

本次修缮基于现场工程条件与技术评估,决定保留前次修缮对外墙饰面的改动,以延续建筑使用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痕迹。针对外立面因自然风化、雨水侵蚀及后期加建金属构件等导致的污染、缺损与锈蚀问题,修缮工作依据材质类型、所在部位及损坏程度,分别采取了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图片
图片

中山东一路入口修缮前后对比

图片
图片

九江路入口大理石台阶修缮前后对比

图片
图片

夹弄立面修缮前后对比

建筑沿九江路入口上方的大理石门楣早年意外掉落碎裂,修缮中考虑后续使用安全,采用了同花纹薄石材干挂的做法,减轻构件重量的同时恢复了门头完整。

图片
图片

九江路门头修缮前后对比

图片

门头修缮材料 

图片

 门头结构固定

针对建筑外立面的门窗,修缮中对窗框予以除锈、校正、重新上漆处理,对破损的玻璃、缺失的五金件等进行了原材质样式的替换,并结合消防排烟的需要,在底层大厅部分窗上增加了可逆的电动开启装置,提升了使用性能。

图片
图片

九江路立面局部修缮前后对比

建筑屋面数扇采光天窗在历史使用过程中改动较大,现既非原状也无采光功能,本次修缮参考历史图纸对天窗的风貌及功能进行了复原,并暗藏灯带,以利夜间使用。

图片

屋顶平面历史图纸(可见天窗)

图片
图片

天窗复原前后对比(暗藏灯带)

图片
图片

室内天窗复原前前后对比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