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斯博恩修道院博物馆新概念设计

字号:T|T
2025-08-04 17:59 来源:每日看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利斯博恩修道院博物馆新概念设计”是自2023年起对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维斯费尔德区利斯博恩修道院博物馆进行的全面展览与空间升级项目。该项目并非简单的展品更新,而是从策展逻辑、空间叙事到技术呈现的全方位重构,旨在以更当代的方式激活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中世纪修道院建筑群,使其成为连接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与现代观众的重要桥梁。


一、项目背景与核心展品

1. 项目背景

利斯博恩修道院始建于9世纪,最初为本笃会修道院,13世纪发展为哥特式建筑群,曾是西欧重要的宗教与文化中心之一。其藏品中一份现存最完整的中世纪福音书手稿(如《利伯恩福音书》)尤为珍贵——这份手稿不仅是宗教文献的典范,更以精美的中世纪彩绘插图(如首字母装饰、圣徒画像)展现了中世纪书籍艺术的巅峰水准。

然而,传统展览方式(如静态玻璃展柜、单一文字说明)难以充分呈现手稿的艺术价值与历史语境。同时,修道院建筑本身的空间潜力(如高耸的回廊、幽暗的礼拜堂)也未被深度挖掘。因此,“新概念设计”项目应运而生,目标是通过创新策展与技术融合,让这份千年手稿成为“讲述中世纪故事的主角”,并重新激活修道院作为“活态文化遗产”的功能。

2. 核心展品
  • 中世纪福音书手稿(核心焦点)
    一份保存状态极佳的中世纪《圣经》抄本(推测为9-13世纪作品),包含完整的福音书文本及丰富的插图(如耶稣生平场景、圣徒形象、首字母装饰画)。其艺术价值在于中世纪抄写员与画师的精湛技艺,反映了当时宗教信仰与视觉美学的结合。
  • 关联文物
    与手稿创作相关的工具(如羽毛笔、墨水瓶复原品)、修道院修士的日常用品(抄经台、祈祷书)、同时期宗教艺术品(木雕圣像、金属器皿)等,辅助说明手稿的制作背景与使用场景。

二、展览设计理念与空间特色

1. 设计理念

项目的核心设计理念可概括为:“以光为媒,以建筑为框架,让历史‘活起来’”。具体包括:

  • “手稿中心化”
    将福音书手稿从传统展柜中解放,通过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空间叙事的核心”,引导观众围绕其展开沉浸式体验;
  • “建筑-历史对话”
    保留修道院原始空间的历史质感(如石墙、拱顶、回廊),通过现代设计(如灯光、投影)与之形成古今对话,既尊重文物环境,又赋予其当代功能;
  • “多感官沉浸”
    突破单一视觉展示,结合光影、声音(如诵经声、中世纪音乐)与互动装置,让观众从“观看”转向“感受”中世纪修道生活与宗教文化。
2. 空间特色
  • 8米高钢墙激光投影
    项目最标志性的设计是将福音书手稿的关键片段(如首字母装饰画、重要经文页)通过精密激光切割技术镂空于8米高的钢制展墙上,自然光线透过镂空部分洒入室内,形成“光与影的动态展示”——白天,阳光穿透图案投射在地面上,形成流动的光影艺术;夜晚或人工补光下,镂空部分的轮廓与内部展品形成虚实对比,突出手稿的艺术细节。
  • 福音书空间
    围绕手稿打造一个独立的暗调展厅,墙面采用吸光材料降低环境干扰,仅通过钢墙投影与局部重点照明突出展品,模拟中世纪修道院“抄经室”的静谧氛围,强化观众的沉浸感。
  • 修道院原真性保留
    未对建筑本体进行大规模改造,而是通过“嵌入式展览”(如在回廊设置互动屏幕、在礼拜堂复原抄经场景)将现代展陈融入历史空间,保持修道院的原始尺度与宗教感。

三、多学科协作的展览实现

该项目是典型的跨学科合作成果,涉及以下专业团队的紧密协作:

  • 策展团队
    负责内容研究(手稿历史、修道院背景)、叙事逻辑设计(如何通过展品串联中世纪宗教文化)、观众体验规划;
  • 建筑与空间设计师
    基于修道院原有结构(如回廊高度、礼拜堂采光),设计展览动线与功能分区,确保现代展陈与历史建筑兼容;
  • 灯光与视觉设计师
    主导8米钢墙的激光镂空方案、自然光与人工光的配合(如控制透光强度避免展品反光)、暗空间氛围营造;
  • 数字与多媒体团队
    开发互动屏幕(如手稿高清放大查看、虚拟抄经体验)、声音设计(背景诵经声随展品切换);
  • 文物保护专家
    监督手稿的展示环境(温湿度、光照强度),确保千年文物在展览中不受损害;
  • 技术工程师
    实现钢墙激光切割的精度控制(图案与手稿原稿完全对应)、灯光系统的智能调控(如根据时间自动调整亮度)。

四、项目信息与相关团队

  • 项目启动时间
    2023年起(长期持续优化);
  • 实施地点
    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维斯费尔德区利斯博恩小镇的利斯博恩修道院博物馆;
  • 核心展品
    中世纪福音书手稿(博物馆镇馆之宝);
  • 技术亮点
    8米高钢墙激光镂空投影、自然光与人工光融合设计、多感官沉浸式展陈;
  • 相关团队
    • 主导方:BOK+ Gärtner GmbH(项目执行方,负责展览设计与技术落地);
    • 合作机构:当地文化遗产保护部门、修道院管理机构、艺术史研究机构;
    • 摄影记录:Christoph Steinweg(项目现场照片与视频拍摄)
      Website: https://christophsteinweg.de/

总结

利斯博恩修道院博物馆新概念设计不仅仅是一次博物馆展览的升级,更是对"如何让历史文化遗产与当代对话"的深度探索。该项目通过将千年福音书手稿置于修道院原始空间的核心,并巧妙结合光影技术、跨学科协作与沉浸式设计,成功实现了三重目标: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以创新方式呈现其艺术与历史价值,从而实现保护与展示的平衡;让古老的修道院建筑从"静态遗迹"转变为"活态文化载体",完成空间活化再生;通过多感官体验降低中世纪文化的认知门槛,吸引更多人理解基督教艺术与修道传统的深远影响,进而深化观众连接。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利斯博恩修道院本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更为全球同类文化遗产的活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它生动诠释了历史的价值不仅在于保存,更在于以当代语言重新讲述,使古老的文化遗产能够跨越时空界限,与现代观众建立深刻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连接。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