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官方与非官方文件中的岁月印记:探寻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历史

字号:T|T
2025-08-07 16:13 来源:Gale数字学术

最新发布

Gale近期发布了《英国政府殖民地档案在线:亚洲》第四部分: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作为前三个部分的延续,该模块收录了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相关的英国官方和非官方文件档案。这些档案主要来自殖民地部、首相办公室、内阁办公室、国防部以及英国文化协会。

《英国政府殖民地档案在线:亚洲》第四部分从15个档案系列中精选了共38万页内容,包括往来通信、外发信函登记簿、登记在册档案、政府宪报、立法会会期文件,以及地图和平面图等。这些文件为研究1844年到1997年间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12月至1942年2月,日军击溃英联邦军队,占领马来亚和新加坡,并俘虏了大批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和英属印度的军官、士兵和平民百姓。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战俘中包括英国陆军中将、马来亚陆军总司令白思华(Lieutenant-General Arthur Ernest Percival) 。

与前三个模块一样,《英国政府殖民地档案在线:亚洲》第四部分收录了与二战相关的档案,记录了当时盟军战俘与百姓的状况。

新加坡沦陷后不久,日军司令部下令拘留 “敌国平民 ”。包括男人、妇女和儿童在内数以千计的平民被关在遍布全岛的战俘营里,随后被转移到臭名昭著的樟宜监狱。CO 537/1220中一份名为“1942年2月至1945年8月日本当局对平民拘禁情况”的文件记载了当时的情景。该文件由C.E.考特尼(C. E. Courtenay)根据战俘营纪录撰写而成。

图片

“马来亚:1943至1946年间的樟宜监狱”

General (Prisoners of War & Civilian Internees). Malaya: Conditions in Changi Camp. 1943-1946. MS Records of the British Colonial Office CO 537/1220. The National Archives (Kew, United Kingdom). State Papers Online Colonial, https://link.gale.com/apps/doc/FVKIVJ952570702/SPOC?u=asiademo&sid=bookmark-SPOC&xid=3000c387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战争赔偿成了当时英国官员非常关心的问题。CO 537/7703/19档案里有一份殖民部常务副大臣托马斯·劳埃德爵士(Sir Thomas Lloyd)写给1934至1946 年间先后出任海峡殖民地总督兼总司令、马来亚联邦高级专员(后为英国驻马来亚高级专员)的珊顿·汤姆斯爵士(Sir Shenton Thomas)信件的草稿。

劳埃德爵士在信中为战争赔偿制定了几条原则:国家层面的战争赔偿由战败国日本政府支付,对于在日本境外遭受的个人财产损失和伤害,按照日本遗留在当地的资产折算进行赔偿。

对马来苏丹的监控

苏丹是马来各邦的主要统治者。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英国殖民政府的严密监视。在马来联邦(Federated Malay States),英国驻扎官和总驻扎官在行政管理方面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与之相较,马来属邦(Unfederated Malay States;包括柔佛、吉打、吉兰丹、玻璃市和登嘉楼)的苏丹尽管受到英国派驻当地顾问的监督,仍保有一定的权力。

CO 537系列档案中的许多文献都记录了这些苏丹的活动。在1919年12月30日的一份报告中,英国高级专员将登嘉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1919–1920)描述为一个“堕落、反动份子”,不建议增加其津贴。该报告还讨论了罢免苏丹的可能性,最终,该苏丹于1920年被迫退位。

图片

“关于登嘉楼苏丹的报告”

Malay States. Report on the conduct of the Sultan of Terengganu (H.Cr. 5002/1920). 1919. MS Records of the British Colonial Office CO 537/797. The National Archives (Kew, United Kingdom). State Papers Online Colonial, https://link.gale.com/apps/doc/HQIQZT474589787/SPOC?u=asiademo&sid=bookmark-SPOC&xid=948e3ef5

拿督翁惹化和“巫统”的建立

二战结束后,英国重新占领马来亚。为了巩固其对马来亚的统治,英国在1946 年创立了马来亚联邦(Malay Union),由马来联邦、马来属邦,以及从海峡殖民地分家后的槟城和马六甲组成。然而,由于当地马来人强烈抗议英国政府大幅削弱苏丹权力和放宽非马来移民获取公民权的条件,马来亚联邦很快宣布解体。

1946年5月,在拿督翁惹化(Dato’ Onn bin Ja’afar)的领导下,马来民族统一机构(The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诞生了,简称“巫统”(UMNO)。作为一个马来民族主义政党,“巫统”在推翻马来亚联邦、促成马来亚联合邦于1948年2月成立以及推动马来亚最终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翁惹化不仅是“巫统”的创始人,也是早期马来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运动的先驱。因此,在CO 537系列档案中出现大量与他和“巫统”有关的档案就不足为奇了。例如CO 537/6020档案中有一份关于1950年2月19日在吉隆坡举行的“巫统”会议的报告。会上讨论并通过了将马来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动议,翁惹化还在会上预测了马来亚独立的时间。

图片

“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主席在马来亚政治中的影响, 1950”

Malay States. Political developments: Influence of Data on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sation (UMNO) in Malayan politics. 1950. MS Records of the British Colonial Office CO 537/6020. The National Archives (Kew, United Kingdom). State Papers Online Colonial, https://link.gale.com/apps/doc/HTYRQU123514447/SPOC?u=asiademo&sid=bookmark-SPOC&xid=f591d6a5

共产主义与当地华人

马来亚和新加坡拥有大量的华人移民。马来亚共产党(马共)大部分成员也是华人。二战期间,马共与英国人并肩抗日。然而,战争结束后,马共主张反殖民主义和民族独立,而重返马来亚的英国人希望继续控制马来亚和新加坡。于是,战友变成了敌人。

此外,战后经济衰退使社会和经济动荡升级,加剧了英国与马共之间的紧张关系。于是英殖民政府宣布全马来亚进入紧急状态,马共领导下追求民族独立的马来亚民族解放军与马来亚联合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

下面是1951年11月至12月政情月报中的一页,汇总了当时的局势,并描述了马来亚民族解放军发动袭击的次数、形式,以及造成的伤亡。

图片

“政情月报:马来亚联合邦,1950–1952”

Eastern. Monthly political intelligence reports: Federation of Malaya. 1950-1952. MS Records of the British Colonial Office CO 537/7343. The National Archives (Kew, United Kingdom). State Papers Online Colonial, https://link.gale.com/apps/doc/MCPLVA282586944/SPOC?u=asiademo&sid=bookmark-SPOC&xid=58dc3184

共产主义也渗透到当地学校。例如,新加坡华侨中学(Chinese High School)和南洋女子中学(Nanyang Girls’ High School)有部分师生被发现参与共产活动。下图是新加坡殖民政府就这两所学校的共产活动发表的声明中的一页。

图片

“在学校中发现共产主义活动”

Malay States. Communist activities in schools.

Malay States. Communist activities in schools. 1950. MS Records of the British Colonial Office CO 537/6013. The National Archives (Kew, United Kingdom). State Papers Online Colonial, https://link.gale.com/apps/doc/HHABFR684505274/SPOC?u=asiademo&sid=bookmark-SPOC&xid=1e48c5cf

声明称在学校里发现了大量共产党文件、被禁出版物,和其他违反《学校注册法令》政治活动的证据。相关教师被解雇并被列入黑名单,学生则获准返校。

印度尼西亚对马来半岛的影响

《英国政府殖民地档案在线:亚洲》第四部分还有助于研究在非殖民化和民族主义大背景下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与印尼的关系。

日本战败后,马来亚和新加坡仍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而印度尼西亚则宣布从荷兰统治下独立。随后,试图夺回统治权的荷兰与刚独立的印度尼西亚之间发生了多次武装冲突,直到1949年印度尼西亚最终正式获得独立。

图片

“印度尼西亚对马来半岛的影响”

Malay States. Indonesian influence in Malay peninsular.

Malay States. Indonesian influence in Malay peninsular. 1947. MS Records of the British Colonial Office CO 537/2177. The National Archives (Kew, United Kingdom). State Papers Online Colonial, https://link.gale.com/apps/doc/HKQPVI522562551/SPOC?u=omni&sid=bookmark-SPOC&xid=55bf5caa

据20世纪40年代末的档案显示,马来亚政府对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运动给马来亚政局带来的影响深表担忧。CO 537系列档案中的报告描述了印度尼西亚对马来亚半岛的影响,建议马来亚政府关注印尼局势。其中一份报告认为,印尼移民占新加坡和马来亚人口比例很高,这可能会引发支持印尼甚至整个马来亚半岛独立的情绪。

从这些档案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在马来亚的印尼代表支持和鼓励马来亚独立的资料。其中一名印尼外交人员联系马来学生领袖,怂恿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团结马来亚和印尼学生为马来亚独立而斗争。

香港的防卫和前途

二战后,英国收复香港。从那时起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一直在思考如何加强对这座殖民城市的防卫,使其免受中国内地的影响。为了减轻其负担,英政府提出和香港分担防卫费用的计划。在下图的新闻稿中,英国和香港谈判达成 “香港防务费用协议 ”,香港分摊比例从第一年(1976–1977年)的 50%逐渐增加到第三年(1978–1979年)的75%。

图片

“英国首相会见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施莱辛格”

Prime Minister’s meeting with US Secretary of Defense, James Schlesinger

DEFENCE. Review of defence policies: defence estimates for 1975; Prime Minister’s meeting with US Secretary of Defense, James Schlesinger; closure of RAF Station on Gan in Maldives; termination of UK/Mauritius defence agreement; Hong Kong defence costs agreement; part 7. 1975 May 15 – 1975 Dec 19. MS Prime Minister’s Office: Correspondence and Papers PREM 16/330. The National Archives (Kew, United Kingdom). State Papers Online Colonial, https://link.gale.com/apps/doc/ENIFVI939878106/SPOC?u=omni&sid=bookmark-SPOC&xid=8aabcc57

随着防务费用不断增加以及新界租约临近到期,英政府意识到必须与中方进行谈判。首相办公室档案收藏了30多份1982年至1997年间标题同为 “香港前途”的档案。这些档案纪录了当时中英双边谈判的情况。

例如1982年11月4日的这卷档案主要涉及十九世纪中英两国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以及英方代表在谈判中如何妥善应对这一问题,以确保谈判进度不受影响。经过多年努力,双方终于就1997年香港回归达成了协议。

图片

“1982年10月至11月的信件”

Previously closed extract/s. Now released and reunited with parent: Letters dated 14 and 15 October 1982. 1982 Oct 06 – 1982 Nov 06. MS Prime Minister’s Office: Correspondence and Papers PREM 19/791/1. The National Archives (Kew, United Kingdom). State Papers Online Colonial, https://link.gale.com/apps/doc/GDKUZW924123163/SPOC?u=omni&sid=bookmark-SPOC&xid=06b6d8bb

香港政府宪报和立法会会期文件

《英国政府殖民地档案在线:亚洲》第四部分包括两套与众不同的殖民地部档案:CO 131立法会会期文件和CO 132政府宪报。这些档案展示了香港殖民政府的日常工作以及当地的真实状况,为研究香港历史提供了一个本地视角。

会期文件是在立法会会议上提交的政府文件,包括行政管理报告、行政局会议记录和备忘录,以及委员会报告。行政管理报告每年发布一次,由一般行政管理报告和主题报告构成。主题报告涉及法律与秩序、公共卫生、教育、国防、公共工程和政府承诺等领域。

香港政府宪报由政府每周发行一次,主要刊登政府公告和通知,内容涉及官员任命、公开招标等。法律补充宪报包括新颁布或修订的条例、法规和法案等。

政府宪报中有关华人的内容有时会以中英双语发布。下图是1923年1月5日发布的宪报中的两页,其中包括关于关闭市内一段可能影响华人墓地的道路的公告。

图片

“香港政府宪报,1923年1月5日,周五”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Friday, January 5, 1923; Issue 1; Volume LXIX. 5 Jan. 1923. MS Records of the British Colonial Office CO 132/64/1. The National Archives (Kew, United Kingdom). State Papers Online Colonial, https://link.gale.com/apps/doc/LQNVHI807482118/SPOC?u=omni&sid=bookmark-SPOC&xid=0e865986

英国文化协会香港分会

《英国政府殖民地档案在线:亚洲》第四部分中的一个独特部分是英国文化协会 (British Council) 香港分会的登记在册档案(BW94 British Council: Registered Files, Hong Kong, 1946-1996)。作为英国的一个非政府机构,英国文化协会致力于促进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交流。有学者认为它是英国外交政策的延伸,甚至是英国政府的宣传工具。

这次收入的英国文化协会24卷登记在册档案包括季度和年度报告、管理报告,和国家地区简报等。其内容涉及协会政策、预算和组织活动。例如,1979 年国家地区简报中的一份统计报告列出了该协会在香港组织或发起的各种活动,如夏校、奖学金和资助、课程、讲座,和研讨会。

图片

“香港:英国文化协会代表年度报告和国家地区简报。1974年1月1日至1980年12月31日”

Hong Kong: Representative’s annual reports and country briefs. 1974 Jan 01 – 1980 Dec 31. MS British Council: Registered Files, Hong Kong BW 94/22. The British Council. State Papers Online Colonial, https://link.gale.com/apps/doc/AKZCEX411545338/SPOC?u=omni&sid=bookmark-SPOC&xid=5b60a1f6

这些档案是对《英国政府殖民地档案在线:亚洲》其他几个模块中英国官方文件的完美补充,以非官方角度揭示了二战后香港的历史。

《英国政府殖民地档案在线:亚洲》第四部分: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将为多个研究和教学领域提供文献支持,包括东南亚史、香港和中国史以及英国殖民主义和非殖民化等。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