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丨2000年以来秦官印的著录与研究(下)

字号:T|T
2025-09-12 11:47 来源:中国篆刻


注释:

112 按2014―2019年间秦封泥的著录与研究情况亦可参刘瑞《秦封泥集存 · 前言》之“秦封泥的发现与著录”部分。见刘瑞《秦封泥集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第16―31页。

113 参拙著《秦玺印封泥职官地理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二章第四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秦玺印封泥研究》。今将2000―2013年间收录秦封泥的重要谱录和著作列示如下,以备查考。周晓陆、路东之《秦封泥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年。文雅堂《相家巷出土秦封泥百品》,2000年。文雅堂《原拓新出秦土封泥》,2001年。路东之《古陶文明博物馆新获瓦当封泥掇英》,古陶文明博物馆、文雅堂,2001年。张荣、马云贤《古玺印精品 · 封泥》,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1年。孙慰祖《中国古代封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傅嘉仪《新出土秦代封泥印集》,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2年。路东之《金石丛编⸺瓦当封泥文字卷》,古陶文明博物馆、文雅堂,2002年。路东之《古陶文明博物馆藏战国封泥》,古陶文明博物馆、文雅堂,2003年。[日]平出秀俊《新出相家巷秦封泥》,东京:艺文书院,2004年。马骥《西安新见秦封泥》,2004年。周晓陆《相家巷出土秦封泥》,东京:艺文书院,2005年。文雅堂《秦封泥集》,2007年。傅嘉仪《秦封泥汇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日]远藤强《封泥大观》,东京:扶桑印社,2007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发掘报告》,长沙:岳麓书社,2007年。马骥《近墨斋封泥缘》,2008年。文雅堂《古代封泥选粹》,2008年;路东之《问陶之旅⸺古陶文明博物馆藏品掇英》,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文雅堂《西安交大藏封泥》,2009年。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青泥遗珍 · 新出战国秦汉封泥特展图录》,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周晓陆《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青泥遗珍 · 战国秦汉封泥文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杨广泰《新出封泥汇编》,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许雄志《鉴印山房藏古封泥菁华》,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周晓陆《酒余亭陶泥合刊》,东京:艺文书院,2012年。

114 路东之《古陶文明博物馆藏封泥集》,路东之及文雅堂制作,2011年11月。

115 李广《汉唐阁封泥录》,文雅堂,2015年。

116 郭富纯、赵锡金《大连古代文明图说》,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

117 杨广泰《新出陶文封泥选编》(文雅堂稿本),2015年7月。

118 西泠印社美术馆《古代封泥精品展》,杭州:西泠印社美术馆,2015年5月。

119 吕金成《山东书法全集 · 十七 · 封泥》,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年。参吕金成《〈山东书法全集 · 十七 · 封泥〉山东封泥概论》,《山东艺术》2017年第2期,第82―95页。

120 里耶秦简博物馆、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心《里耶秦简博物馆藏秦简》,上海:中西书局,2016年。

121 蔡庆良、张志光《秦业风流:秦文化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16年。

122 李晓峰《济南市博物馆馆藏精品 · 封泥卷》,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6年。

123 魏杰《冰斋魏杰藏秦封泥》,陈建贡主编《金石研究》第一辑,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有限公司,2017年,第136―141页。

124 西安书法艺术博物馆《秦封泥选》,《书法》2017年第10期。

125 许静洪、徐云华《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藏玺印封泥选》,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8年,第106―109页。

126 李振洲《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秦代封泥鉴赏》,《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12期,第32―33页。

127 徐卫红等《陕西省咸阳城府库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中国文物报》2019年5月8日第8版。

128 孙慰祖《新出封泥撷珍》,张炜羽主编《问印》第一卷,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9年,第131―132页。

129 李超《秦封泥与封检制度》,《考古与文物》2019年第4期,第80―86页。

130 许雄志《鉴印山房金石文存 · 鉴印山房藏古封泥选粹》(原钤本),嘉兴: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2019年。

131 孔祥宇《二介山房藏封泥印选》,山西唐风印学研究院、晋阳印社主办《印象》总第三十期(己亥秋冬卷),2019年12月。

132 周晓陆《广封泥考略 · 先秦 · 秦代卷》,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

133 此封泥藏西安书法艺术博物馆,著录于《新出土秦代封泥印集》160页和《秦封泥汇考》251页。因封泥印面受挤压变形,文字笔画也受损。参照其他品相完好的同名封泥,可知应释“行车官印”。参拙著《秦玺印封泥职官地理研究》,第604页。

134 参拙著《秦玺印封泥职官地理研究》,第606页。

135 吴心华《未名斋藏豫地封泥》,嘉兴: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2020年1月。

136 焦新帅《乾堂藏古封泥辑存》,嘉兴: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2020年。焦新帅《乾堂藏古封泥辑存》,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21年。

137 西泠印社、郑州美术馆《百年西泠 · 古韵中原 金石文化艺术大展作品集:河南印社珍藏古玺印封泥卷》,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20年。

138 里耶秦简博物馆《里耶秦简博物馆馆藏文物选萃》,北京:学苑出版社,2020年,第179页。

139 胡长春《战国玺印(分域音序)》,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

140 任红雨《中国封泥大系》,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8年。

141 刘瑞《秦封泥集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第41页。

142 曹锦炎《秦“函关钱府”封泥小考》,《西泠艺丛》2021年第5期,第14―16页。

143 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捐赠封泥图录》,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21年。

144 孙慰祖《中国古代封泥全集》,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22年。

145 郑州州大学历史学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相家巷遗址H4出土秦封泥整理简报》,《文物》2022年第10期,第4―21页。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西安市未央区相家巷遗址H30发掘简报》,《考古》2023年第3期,第44―63页。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陕西西安相家巷遗址H5发掘简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4年第2期,第49―85页。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陕西西安相家巷遗址H3发掘简报》,《文博》2024年第2期,第3―23页。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陕西西安相家巷遗址H6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24年第6期,第16―33页。

146 王臻《铁斋藏豫地封泥菁华》,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24年,第24―26页。

147 刘钊、许雄志、石继承《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上海书画出版社,2024年。

148 张宝刚《黄骅新出土秦封泥“厭次丞印”刍考》,《印学研究》第二十辑,第93―94页。

149 刘钊、许雄志、石继承《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精华版)。

150[日]谷川雅夫《金石书学》第14期,东京:艺文书院,2009年。

151 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青泥遗珍 · 战国秦汉封泥文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

152 按,此文后收入孙慰祖《可斋论印四集》,第203―209页。

153 陈振濂《西泠印社:战国秦汉封泥文字研究专辑》第31辑,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154 朱晨《秦封泥文字研究》,安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155 张宁《秦封泥历史地理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156[日]大西克也《从里耶秦简和秦封泥探讨“泰”字的造字意义》,《简帛》第十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39―148页。刘瑞《秦封泥分期释例》,《考古》2013年第 10期,第82―90页。

157 陈治国、谷朝旭《秦封泥中“左般”与“右般”考释》,《文博》2013年第3期,第20―22页。陈晓捷、周晓陆:《北京文雅堂藏秦封泥选考》,《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13―17页。

158 高子期《秦封泥中的川渝史料》,《四川文物》2013年第3期,第46―50页。

159 杨广泰《秦官印封泥著录史略》,《东方艺术》2013年第4期,第64―115页。

160 王辉、王伟《秦出土文献编年订补》,西安:三秦出版社,2014年。

161 王辉、王巧英《释文雅堂藏几枚与府有关的秦封泥》,《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21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14年,第16―22页。

162 王伟《秦文字释读札记四则》,《出土文献》第五辑,上海:中西书局,2014年,第267―272页。

163 张宁《秦封泥所见郡县空间分布研究》,《华夏考古》2014年第3期,第83―92页。

164 王辉《秦封泥的发现及其研究》,王明明主编《大匠之门5》,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第179―182页。王辉《杨广泰〈新出封泥陶文汇编〉序》,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编《汉语言文字研究》第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40―245页。按,《秦封泥的发现及其研究》一文原刊《文物世界》2002年第2期,第26―28页。

165 王伟《文雅堂藏新品秦封泥考释(二十则)》,《中国文字研究》第21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年,第71―78页。166 陈治国《“阴御弄印”与“阳御弄印”封泥考释》,《考古与文物》2015年第3期,第118―121页。

167 庞任隆《秦封泥研究》,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

168 郑宇清《〈封泥考略〉研究》(古典文献研究辑刊二十编第9册),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5年。

169 朱晨《秦封泥文字研究》,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6年。

170 王伟《秦玺印封泥文字研究三题》,《考古与文物》2016年第2期,第76―80页。朱晨《秦封泥文字与《说文解字》所辑字形的对比研究》,《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年第3期,第62―69页。朱晨、吴红松《秦封泥文字考释二则》,《江汉考古》2016年第4期,第120―122页。

171 方勇《读封泥、玺印文字札记九则》,《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三辑,巴蜀书社,2016年,第233页。今按,此封泥右半二字模糊不清。据孙慰祖先生称,1999年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检验实物后确认右行二字释“赵郡”为误。今暂从原释文。参孙慰祖《官印封泥中所见秦郡与郡官体系》,《青泥遗珍 · 战国秦汉封泥文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75页注⑤。又拙著《秦玺印封泥职官地理研究》已引用孙慰祖先生看法。

172 以上两文均收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李学勤先生八十寿诞纪念论文集》,上海:中西书局,2016年,第459―469页。

173 陈永中《“眴衍导丞”秦封泥证说》,《宁夏史志》2016年第1期,第49―51页。吴良宝、秦凤鹤《战国至秦代内史辖县新考》,《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2期,第119―125页。

174 两文均见周俊玲、后晓荣《窗纸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16年,第408―419页。《秦封泥和玺印所见河北古史》一文又收入后晓荣《悠悠集:考古文物中的战国秦汉史地》,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年,第53―58页。

175 以上三文均见西泠印社《第五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论文集》上册,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7年,第144―153页、第154―153页、第188―191页。按,王辉先生《古封泥的发现、著录及其研究述略》后又以《古封泥的发现、著录及其研究概说》为名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24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17年,第112―121页。

176 按,此文所论涵盖了周晓陆《秦封泥文字艺术探析》(陈建贡主编《金石研究》第一辑,第134、135页)一文的全部内容。

177 以上三文分别见《书法》2017年10期,第52―56页、第57―62页和第63―66页。

178 王伟《新见秦地名封泥选释(十五则)》,《出土文献》第十辑,上海:中西书局,2017年,第180―187页。

179 马孟龙、何慕《再论“秦郡不用灭国名”⸺以秦代封泥文字的释读、辨伪为中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7年第2期,第18―25页。

180 李超《秦阴阳御弄封泥与苑囿略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12期,第52―60页。

181 周晓陆《增补封泥考略研究集成》,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按,此书未见,具体内容不得而知。

182 后晓荣《二十枚秦封泥的地名再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8年》总捌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04―113页。后晓荣、韩鸿业《考古文物中的秦代邯郸古史》,《邯郸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第16―20页。

183 崔璨《秦泥封的发现与鉴定》,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李倩冉《新出秦汉印章封泥文字整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

184 王伟《新见秦地名封泥考释(十则)》,《江汉考古》2019年第4期,第127―132页。王子今《说秦“厎柱丞印”封泥》,《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年第3期,第12―17页。徐卫民《秦封泥与宫室苑囿研究》,《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第5―11页。张维慎《关于四枚秦封泥涉及的历史地理问题》,陕西历史博物馆编《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第26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19年,第165―169页。

185 陈振濂《西泠艺丛》2019年12期(总第60期),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9年,第5―8页、第9―14页、第15―20页、第21―30页。

186 张润锴《秦封泥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187 赵平安、李婧、石小力《秦汉印章封泥文字编》,上海:中西书局,2019年。

188 刘瑞《秦封泥集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第41页。

189 许雄志《秦印文字汇编(增订本)》,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21年。

190 吴毅强《夏县所出秦“叚丘丞印”“降丞之印”封泥考》,黄贤全、邹芙都主编《西部史学》第四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16―25页。王俊铮:《“临秽丞印”封泥与“临秽县”考》,《地域文化研究》2020年第3期,第80―91页。

191 史党社《清华简“奴卢之戎”试考》,《中华文化论坛》2020年第1期,第13―20页。王辉《秦西汉怀德县小考》,《考古与文物》2020年第2期,第110―113页。李超、郭金龙、周率《秦“酒”职官考》,《农业考古》2020年第1期,第228―234页。蒲向明《从“西盐”到“盐官”:陇蜀易盐史的演进与变迁》,《盐业史研究》2020年第3期,第11―19页。郭涛《秦代南郡属县订补》,《江汉考古》2020年第5期,第71―77页。

192 曹锦炎《秦“函关钱府”封泥小考》,《西泠艺丛》2021年第5期,第14―16页。

193 庞任隆《秦封泥概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徐卫民《秦封泥与宫室苑囿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李超《秦封泥与官制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周世闻、高华强《秦封泥与中国书法艺术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194 胡孟强《战国秦汉玺印封泥文字零释》,《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8期,第35―37页。

195 孙闻博《新见封泥与秦中央职官用印》,《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月6日。

196 孙闻博《新见封泥与秦县印制变迁》,《社会科学 》2023年 第3期, 第43―56页。

197 鲁超杰《古玺封泥考释三则》,《汉字汉语研究》2023年第4期,第12―19页。

198 张卉《〈新出相家巷秦封泥〉释文补正》,《殷都学刊 》2023年 第4期, 第55―58页。

199 刘瑞《读〈中国古代封泥全集〉有感》,《中国书法》2023年第6期,第6―11页。

200 孙慰祖《封泥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当代认知》,《西泠艺丛》2023年第1期,第73―78页。

201 张伟然《玺印封泥研究对历史地理学的推进》,《西泠艺丛》2023年第10期,第44―46页。

202 吴旦《秦封泥中苑囿职官结构勘考⸺以“御弄”为中心》,《考古与文物》2023年第1期,第69―74页。柴欣《秦封泥所见泰山郡及其属县再议》,《泰山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第1―8页。

203[日]谷豊信《高精细X线CTスキャナ活用を中心とする古代中国の封泥の作成方法に关する総合的研究》,东京:能登印刷株式会社,2024年3月。

204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中心《方寸万象:中国古代玺印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4年9月28日―29日。

205 杨燕、杜德新、王鑫怡、王腾云《长安印典 · 大秦封泥》,西安:三秦出版社,2024年。

206 刘 瑞《秦封泥分期与职官地理重构研究⸺秦统一的考古学分析》,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

207[日]上野祥史、下田诚《秦帝国と封泥》,东京:六一书房,2024年。

208 韩国河、周阵锋《关于秦封泥研究的几点思考》,《考古与文物》2024第6期,第76―82页。

209[韩]송진(Song Jin)《秦代 지방의 물자 上供과 内朝 기구의 관계‒中国 西安市相家巷 출토 秦 封泥의 성격 재검토를 중심으로‒》,《중국고중세사연구》Volume71.2024(《中国古中世史研究》第71卷,2024年)。

210 王伟《秦封泥释文补正(十则)》,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论丛(2024)》,西安:三秦出版社,2024年,第116―121页。

211 张姣、杨少锋《〈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综述》,《书法》2024年第10期,第43―46页。王丁诺《秦封泥所见音乐机构“左乐”考论》,《艺术探索》2024年第4期,第118―123页。

212 张润锴《秦封泥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孙紫娟《秦玺印封泥通假字汇编》,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赵梅娟《〈秦封泥集存〉文字编》,烟台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年。孙圣东《宋本〈说文〉小篆与秦封泥文字比较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年。柴欣《秦玺印封泥所涉东方地区史事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年。刘玲《秦印封泥文字构形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年。按,稍早时间以秦封泥为题的学位论文尚有:张强《古玺与封泥考略》(英文,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2年)林丽卿《秦封泥地名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在职进修硕士学位班论文,2002年)朱晨《秦封泥集释》(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和许海斌《秦汉玺印封泥字体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等。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